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臂叢神經損傷重建 振臂高揮不是夢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【本刊訊】三十七歲陳女士因車禍傷及右側頸肩,導致右側鎖骨肋骨骨折合併氣血胸,經緊急手術後,病況趨於穩定,但右上肢癱軟無力情況未見改善,出院後至臺北榮總手外科門診評估,並透過定期神經肌電圖檢查,確診病因為「急性右側臂叢神經損傷」;手外科醫療團隊為陳女士進行神經轉位重建顯微手術,術後在門診追蹤及復健衛教照料下,陳女士的右上肢功能已逐漸回復,並順利回到職場。
 另一位七十一歲潘先生,接受臨床與神經肌電圖檢查,確診罹患「慢性右側臂叢神經損傷」。手外科醫療團隊先執行屈曲肌腱轉位手術,重建手肘功能,再進行斜方肌鍵轉位手術,重建肩部功能,加上定期的術後門診追蹤及持之以恆的復健療程,潘先生的右肩及右肘日漸恢復功能,已能自理日常生活,擺脫了右手癱軟的人生。
 臂叢神經是一組自頸部脊髓至上肢手臂的神經叢,支配肩部、手肘、手腕及手部的肌肉,並提供上臂表皮的感覺功能。北榮手外科主任王榮磻表示,臂叢神經損傷若無法自行恢復,及早正確的診斷評估就非常重要,包括透過理學神經學檢查,評估肩部上肢手部的肌肉力量和感覺異常的分布情形,以及精密的影像學檢查(如磁振造影檢查),幫助定位臂叢神經損傷病灶。此外,神經傳導檢查/肌電圖檢查也是手外科醫師確診臂叢神經損傷的最佳利器,但若受傷滿一年後才確診,即為「慢性臂叢神經損傷」,手術治療效果有限。
 王榮磻表示,近年因對臂叢神經解剖位置的認知、影像醫學技術革新及神經接合材料科技的進步,臂叢神經損傷手術治療有長足的轉變。急性臂叢神經損傷的手術治療趨勢是神經轉位手術,相較於傳統的神經移植修補手術,住院天數更短,且活動限制更少,術後恢復也有較快進展。
(點閱次數:97)